冬游徽州(5)——篁岭晒秋,永恒的田园诗篇

冬游徽州(5)——篁岭晒秋,永恒的田园诗篇

一路看民居,走老街,感觉在赣北,风情民俗都很皖南极其近似。问了才知道,原来婺源以前也属徽州,上世纪40年代才划归江西。不然为何在新安江畔的巨型照壁上,众多“徽州名人”当中会有祖籍婺源的詹天佑呢?

篁岭是典型的山居村落,围绕“水口”,众多民居呈扇形梯状错落排布。特别是山下的“梯田花海”,村里的“花溪水街”等地,由于保护得当,开发有序,传统风貌得以大量留存,民居翻修也是“整救如旧”。

老屋古庙,风韵犹在;木雕砖瓦,造型多样。冬季游客不多,正好漫步篁岭。逛民居,尝风味,攀石梯,穿旧巷……

因为山势逶迤,村中建筑,密集紧仄,池塘藤蔓,沿岸滋长。一路走来,俯仰交加,待到高处,放眼四望,粉墙黛瓦,皆在山谷。

篁岭村是个建于明朝中叶的村子,几百年来,当地的“晒秋”远近闻名。所谓“晒秋”,是湖南、江西、安徽山区的一种农俗。“秋”指丰收的农作物,放在室外晾晒,就是“晒秋”最简单的含义。因为这些地方多山,平地很少,村民就“因势利导”,用房前屋后和自家的窗台、屋顶来晾晒农作物。时间长了,也就衍生出了“晒秋人家”的无限风情。

现在,“晒秋”终于看到了!村子最高处的多家民居内,窗台房顶,都放上了装满玉米、辣椒、南瓜等农作物的簸箕。如果阳光普照,定然去掉水分;即便并不晴朗,但只要不降雨,“晒”的寓意还是很清晰的。夏秋之时,当地气候闷热潮湿,衣物作物都极易霉腐。及时洗晒衣服果蔬,不但是“求吉利”,更是生计所需。据说每年农历六月和九月,篁岭都要举办为期5个月的隆重“晒秋节”。2018年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诞生后,篁岭家家户户更是在房前屋后晾晒农作物,将篁岭古村装扮起来。村里有乡村美食、农耕体验等系列活动,打麻糍、磨辣椒、做月饼,游客与农民一起庆丰收、晒丰收、享丰收。不难想象,这样出自真实农事的节日才是有生命力,而且“接地气、冒烟火”的节日,让人倍感期待!

离别篁岭之时,目睹妍丽“晒秋”,并看到民居外墙上刻意用砖石“雕”出的中国地图,以及门楣上厚重精美,内涵丰富的木雕门梁,不禁深深感慨:无论何时何地,安居乐业,普天同庆的生活场景都是最让人喜闻乐见的。不管生活怎样变换,文明如何进步,唯有稳定提高生活质量,持续保护自然环境,才能称得上是“治郅”、“盛世”,并万古流芳。此时,两句耳熟能详的诗句又在我脑海中念起:“喜看稻菽千重浪,遍地英雄下夕烟”!

篁岭晒秋 | 一处中国绝无仅有的风情画 2016-11-28

您刚刚浏览的是 第2330期

编辑/三美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如何制作网页
36365线路检测中心

如何制作网页

📅 07-11 👁️ 6995
2009男子乒乓球世界杯赛
36365线路检测中心

2009男子乒乓球世界杯赛

📅 07-05 👁️ 1185
捡到的苹果手机怎么刷机?解锁变砖头可别怪我!